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新视角下法院如何应对处置涉法舆情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2-19 16:14:5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审判机关,已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相对集中的部门,且涉法网络舆情亦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因此,如何研判与应对涉法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各级审判机关领导及法官政治智慧和司法能力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推进三项举措 夯实舆情理念

端正思想认识,增强舆情观念。各级审判机关应当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待舆情危机事件,要更新观念,主动进行正面引导疏通,积极稳妥予以及时处理,始终引领网上发言的主导权。

强化自身建设,公正廉洁执法。强化审判机关自身建设,恪守审判职业道德,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是降低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可能性的根本。

推进审务公开,加强网络宣传。加强网络宣传工作,是审判机关强化审判执行、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是化解网络舆情的重要手段。及时、客观、透明及依法公开涉法舆情针对的热点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增强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主动权。

二、健全六种工作机制,有效应对网络舆情。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涉法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领导小组,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利用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测,过滤、整合各种信息。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网评队伍,搜集、整理与审判工作相关的网络舆情。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预警和把握,及时开展涉法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涉法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将舆情划分等级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

建立舆情研判机制。由网评员等专门人员负责对零散、初级的舆情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归纳,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根据情况仔细研判,做好风险评估,确立舆情危机等级,启动与之相对的反应机制。

建立控制引导机制。加强正面引导,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舆情答疑机制。应第一时间把已经了解和可以确定的事实真相、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态度予以公布,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对重大舆情要适时跟踪,及时公开事件调查、处置情况,不给滥加猜测留有空间。

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应对网络舆情,要建立应对涉法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与党委政府的信息、信访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与公安网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建立与权威报刊、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联系平台,与有影响网站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员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保证事件发生后,对一些网站的帖子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因网络舆情事件涉及违法犯罪的,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建立舆情处置评估机制,不断提升审判机关应对网络舆情、接受网络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张鹏璐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