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由此便带来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 学者称之为“自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要求人民法院尽快适应新媒体的挑战,既要重视法院本职工作,也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正日益增长,对案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民法院必须尽快适应新媒体环境,借助互联网及数字通信技术,创新宣传手段,以新媒体发展为契机,切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以提升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一、新媒体时代基层法院信息化及司法公开工作面临的问题
1、舆论形势复杂,引导难度较大
媒体的不当报道,冲击司法中立。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法院尚未审结案件,纰漏案件中当事人的隐私和商业秘密,对案件审判结果先行作出判断,对法院裁判随意抨击,侵犯法院和法官审判的独立性,肆意炒作,影响对案件的公正裁决。
2、负面舆论多发,群体事件频现
故意放大法院负面工作问题。传播谣言,刻意丑化法院、法官形象。
3、认识理念错位,观念转变滞后
部分基层法院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理念滞后。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认识不到应对舆情、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每个法官的责任和义务。
二、做好新媒体时代基层法院信息化及司法公开的几点建议
1、要坚守法治,引导公众理性发声。
涉及法院的重大舆情上,必须以法律为后盾,坚持原则不后退。勇于进行有效的司法公开,敢于面对问题和质疑,以及时全面的法院信息、诚恳耐心的对话态度,引导公众理性平和的思考问题。
2、要形式多样,满足受众多方需求。
要根据普通公众的接受习惯和需求,采取适当的形式,让法律知识和公平正义的精神轻松溢出法院的大门,走进寻常百姓家,引导民众知法守法、息诉服判,营造一个全社会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舆论环境。
3、要与时俱进,创新司法公开手段。
法院应当重视研究行业手机报、移动客户端、全媒体运作等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司法公开及长远发展。
4、要交流互动,着力提升法院公信。
研究受众的特点和接受规律,有针对性的与受众互动,切实增强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利益认同、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对于负面舆论,要善于把握负面舆论回应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节点,掌握舆论引导权,针对性地回复。
总之,提升新媒体时代人民法院的社会沟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要通过与上级法院、宣传部门、媒体以及网民等建立彼此信任的互动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沟通能力,共同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