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如何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

  发布时间:2014-10-21 17:25:2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已进入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政法机关无可争议地成为网民关注相对集中的部门,成为网上炒作的主角。

    所谓的涉法网络舆情,大致可分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执法办案和违法违纪两类情况,此类事件一旦发生,极易被受害人或者网民发到网上进行热炒,引起不明真相网民的盲目跟贴,从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焦点。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由于有广大网民的参与,有利于事情真相的揭露,使事件迅速得到解决,平息事态。利用不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是严重损害政法机关的形象。网上对事件真相的报道往往是以偏概全,有时是网民对事件的猜测,得不到及时回应,事件无限度的夸大,误导社会舆论,给事件的正常处理造成很大压力。二是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趁机挑起事端,甚至被海外不法势力利用事件进行有损我国形象的歪曲宣传,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和形象。

如何正确应对涉法网络舆情成为政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三项措施妥善应对涉法网络舆情。

    一、完善三项机制,提高涉法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

    一是要完善监控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要成立应对涉法网络舆情领导机构,设立专职网络监测员,对互联网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重点监测本地网和主流网站,要保证涉法网络舆情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及时上报处理。二是建立完善舆情研判机制,科学应对涉法网络舆情。一旦发现涉法网络舆情要及时组织进行舆情研判,确保对舆情现状、特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按照涉法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进行级别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三是完善协调机制,合力应对。网络舆情一旦发生,有它的特殊性,有时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必须多个部门配合,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调集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应对,形成工作合力,尽快解决问题,防止发生次生危害。

    二、坚持三个原则,科学应对涉法舆情

    应对网络舆情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方法得当,就能迅速平息事态,如果方法不当,会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造成矛盾升级,如果应对方法不对路,便会造成工作被动。实际工作中,可从坚持下面三个原则方面做起:

    一是及时介入原则。面对网络舆情要深入事发地或找当事人及时了解真相,坚持早介入。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没有主流声音介入,各种谣言就会不断滋生,会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解决起来会更加缠手。介入不及时,使事件发生次生灾害,造成更大影响。

    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要及时说明事实真相,用事实说话,增加事件的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在网络面前,不能有半点虚假的。

    三是坚持权威发布原则,对于重大事件,在摸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统一口径,由权威部门、权威人士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转移,发挥好正确舆论的减压阀、泄洪渠作用。

    三、做好三项工作,预防和减少涉法舆情的产生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干警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对干警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关系案、人情案等执法不公现象。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执法监督,减少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产生,从而减少和避免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是建立开放网络平台,加强与网民的日常沟通。

    要建立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能让网民通过论坛、电子信箱、QQ 等方式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过来,给他们一个发表意见的地方,让他们反映情况;然后通过网络交流,引导舆论,消除舆情隐患,尽量不要将其扩散到社会上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三是转变观念,利用好网络媒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要占领网络媒体这一重要舆论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善于和网络媒体打交道,通过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及时将群众关心的案件及事件进行全面报道,提高干警队伍的良好形象,不要让几件偶发负面事件占据主阵地,形成热炒的对象,要让主流声音占领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阵地,形成强大的宣传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政法队伍,提高社会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四、坦诚面对,坦然应对

    我们要带着坦诚之心,对网络舆情不抬高、不回避,坦然应对。

    事前: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要实行风险评估,加强网络涉法舆情日常监控。注重从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信访各个环节把握矛盾纠纷的焦点,及时、公正、透明地化解纠纷。

    事中:善于对话与沟通。坦诚倾听各方意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案件事情进度如何;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发展及时发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承诺,与媒体和社会保持良好互动。

    事后:要注重总结与重建。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遭受损失的利益相对人或民众进行补偿,对引发网络危机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对有过错的人员要公开处理结果,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追究。

    同时,我们要加大正面网络宣传力度,注意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覆盖面广、信息传递迅捷、网民参与程度高的特点,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典型宣传教育。如果我们能坚持下去,那么,所谓的网络舆情这头猛兽一定会被我们成功驾驭!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