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枫”景“庭”好】顾县法庭:“一码两站三室”,打造阡陌间的解纷智慧

发布时间:2025-08-08 09:10:35


    编者按

    阡陌纵横处,烟火街巷间,新时代人民法庭正执“枫桥经验”之笔,饱蘸司法为民的赤诚,勾勒基层治理的美好图景。

    本公众号特开设“‘枫’景‘庭’好”栏目,带您走进偃师法院各基层法庭,领略“枫桥经验”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实践,感受乡音俚语化解心墙的质朴力量,体味殷殷细语焐热人心的乡土温情,亲历云端法庭跨越空间、赓续“马锡五审判”精神的时代光芒。让我们驻足这片基层“枫”景,去感受法治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散发的温暖光芒。

    在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一位八旬老人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扫了二维码,三天后,法庭干警顶着烈日将赔偿款送进他的家门;误砍树木的村民对着手机镜头红了脸:“扫个码,没打官司没鉴定,纠纷就化解了……”这些场景背后,蕴藏着偃师区法院顾县人民法庭运用“枫桥经验”书写基层治理的密码。

    顾县人民法庭驻地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依法负责审理顾县、岳滩两镇的民商事案件。地处洛阳偃师与郑州巩义的产业带核心区,33个行政村星罗棋布,13万群众的烟火日常与近600家企业的机器轰鸣在这片经济热土上交响共鸣。

    面对广阔辖区中复杂多元的纠纷类型,该法庭创新打造“一码两站三室”多元解纷机制——“顾县法庭枫桥码”、“枫桥服务站”、“三个特色调解室”,实现预警信息共享、矛盾协调化解,切实提升多元共治质效。

    一“码”当先:让解纷触手可及

    “扫一扫,纠纷不隔夜”——这句简洁有力的口号,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化解矛盾的首选路径。2024年7月,顾县人民法庭推出“枫桥码”线上解纷平台,群众通过扫码即可便捷上报纠纷信息。

    该平台依托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纠纷线索的智能识别与精准分流,自动推送至法庭、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及属地村委会等多元解纷主体,构建起“即时响应、快速对接、协同处置”的工作闭环,有效确保了群众诉求“第一时间有人受理、有人介入、有人负责”,将司法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末梢。

    运行一年来,“枫桥码”平台已深度融入辖区基层治理体系,累计接收纠纷线索80余件,成功化解近60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展现出显著的实践成效:

    案例一:高效化解涉农财产纠纷。

    村民王某因微信定位偏差导致其200棵五角枫树被村民白某、牛某误伐,三方就赔偿问题产生激烈争执。王某通过“枫桥码”上报后,顾县法庭迅速响应,依托“庭所联动”机制,联合辖区派出所民警进行实地勘查,及时固定证据、厘清责任。通过高效协同调解,仅用时三天便促成三方达成调解协议,2万元赔偿款当场履行完毕。当事人对“高效、便捷、零成本”的化解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案例二:温情化解涉企涉民生损害赔偿。

    八旬老人王某在工厂务工期间被砸成十级伤残,厂方垫付医药费后拒赔后续费用。法庭通过“枫桥码”平台接收线索后,庭长蒋焕晓牵头处理,创新采用赔偿项目可视化计算表格,清晰呈现各项法定赔偿依据与标准。经多轮“背靠背”调解,双方握手言和。调解后,为切实解决老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法庭干警协同厂方主动送款上门,将赔偿金送至老人手中,传递了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两站融合”:延伸司法服务半径

    顾县人民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线上云法庭 + 线下服务站”双轨并行的“两站融合”模式。

    通过构建“1+N”数字解纷矩阵,在法庭本部建立智慧指挥中心,辐射联动镇综治中心及辖区33个行政村设立“N”个“云调解室”,实现全域覆盖、高效协同,构建起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2024年4月,重庆市某建筑公司(原告)与洛阳某机械制造公司(被告)签订《购销合同》,付款后却因设备性能未达预期效果与被告产生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诉至法院。

    接案后,庭长蒋焕晓借助 “枫桥服务站”,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与身处异地的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深入了解争议焦点。为查明事实,法官创新运用视频连线方式,远程“云勘验”涉案设备实际状况,历经多次线上调解,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在法官的视频见证下,双方当场完成了设备交接、装车运输、款项支付。

    人民法庭作为服务基层治理的“桥头堡”,深知每一起“民生小案”都承载着群众的期盼。

    近年来,顾县人民法庭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理念,以“两站融合”机制(线上“云法庭”+线下“服务站”)为依托,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大力推行线上开庭、网上调解等便民举措,压降每一件案件当事人的解纷成本,以实际行动擦亮司法为民的民生底色。

    “三室协同”:匠心织就解纷网,多元共治谱新篇

    在深耕基层社会治理、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顾县人民法庭匠心打造 “三室协同” 工作机制,以专业、温情与智慧,构筑起多元化解纠纷的坚实堡垒,为区域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能。

    法润营商调解室: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聚焦辖区电线电缆、三轮摩托产业集群,法庭携手行业协会打造“行业标准+交易惯例+法律规定”三维解纷体系,精准高效累计调处涉企纠纷9件,标的总额超500万元,有力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枫桥大妈调解室:解心结的“金钥匙”。“法律是冷的,但咱调解得有温度” —— 这是金牌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董晓娜的口头禅。她将心理疏导、民间民俗深度融合于矛盾化解中,成功解开73件家事纠纷“心锁”,让法律之光温暖千家万户。

    栗明恩工作室:乡贤聚力,睦邻止争。借助退休教师栗明恩的乡贤威望,法庭深挖地缘人缘优势,将该室化身基层矛盾“解压阀”,累计调解侵权纠纷、宅基地纠纷等67件,成功助推李湾村荣膺 “无讼村居” 示范点,绘就乡村治理新图景。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才是根本目的!” 这是顾县人民法庭庭长蒋焕晓对全庭干警的殷切嘱托,更是法庭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

    从指尖扫码的纠纷上传,到云端调解的隔空解纷,再到田间地头的主动服务,顾县法庭创新构建的“一码两站三室”工作体系,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当科技赋能的效率遇上乡贤调解的温度,当行业规则的共识融入司法裁判的尺度,当司法为民的初心深深扎根于基层治理的沃土,法治的力量便汇聚成推动基层治理的磅礴动能。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