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案件快报 -> 执行动态

强制措施显神通!十项执行技能对付各路“老赖”

发布时间:2023-10-25 11:50:05


    近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法院在办理执行案件时,面对被执行人百般规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干警适时采取司法拘留和强制扣押举措,高效结案三起,不仅依法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亦获得了申请执行人的认可和称赞。

    一、拒不支付抚养费,拘留惩戒促履行

    朱某申请执行连某抚养费纠纷案,自2021年至今,朱某先后两次申请强制执行连某支付抚养费,但其却以没有能力为由,一直拖延,逃避与法院和申请执行人沟通,始终没有表露出一丝给付意愿。为了督促被执行人连某履行义务,偃师法院于10月17日依法将其强制拘传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被拘留后,被执行人连某仍无悔改之意,以为15天的拘留生活不过是“忍忍就过去了”,还是“守财”更为“划算”。被拘期间,连某渐渐难以承受拘留所简陋的环境,更忍受不了失去自由带来的心理落差,心中顿生悔意。7天的“铁窗”生活,使其备受煎熬,最终连某积极联系亲属主动缴纳了两件抚养费纠纷案件的2万余元,偃师法院遂依法解除了对被执行人连某的司法拘留措施。10月24日,申请执行人赠送一面印有“依法为民做主 执行为民解忧”的锦旗,以表谢意。

    二、开着奔驰还“哭穷”?强制扣押立“破局”

    10月12日,张某1向偃师法院申请执行张某2加工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期间经查询,被执行人名下除了一辆新提的奔驰轿车外,并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23日上午,经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线索,执行干警迅速赶往并控制该查封车辆。

    “今年市场确实不景气,明面看的话我经营着这么大的厂,但现在确实是拿不出钱来。”询问期间,被执行人仍在一个劲儿地大倒苦水,以手头没钱为由百般推脱。于是,执行干警遂依法将该奔驰车辆予以扣押。

    谁料想,双方当事人随即于次日共同来到偃师法院,在法院的主持协调下,该案的全部执行款11.5万余元全部履行到位。当日下午,执行干警对扣押的奔驰车辆予以解封,案件圆满执结。

    众所周知,生效的判决必须履行,若不履行判决,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那么,法院用哪些执行措施来对付各路“老赖”呢?

    第一 存款冻结

    【释法】存款冻扣,就是通过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可查询被执行人在相关银行、微信、支付宝的存款信息,包括全国性银行、省级银行、地方性银行等。账户有余额的,可进行网络冻结、划扣。

    第二 网上曝光

    【释法】强制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会将被执行人信息进行网络曝光。此类信息可共享至相关公共平台,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

    第三 证券冻结

    【释法】通过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持有的股票信息,执行法官可向工商登记部门出具材料,要求禁止法人变更、冻结股权,必要时对股权进行挂网拍卖,亦可向证券交易机构出具材料,要求冻结证券账户、限制股票流通或折现股票等措施。

    第四 限制消费

    【释法】在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可向被执行人书面送达限制消费令,并在限高系统中同步发布。被执行人因此不能入住星级以上酒店,不能乘坐飞机、高铁和动车一等座舱位,在买房、买车等大额消费和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领域也受到较大限制。

    第五 限制出境

    【释法】针对一些外籍和经常出入境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可向出入境管理中心出具材料,要求协助控制被执行人出入境。

    第六 查封房产

    【释法】除了银行存款、证券、股票等资产,法院还可通过全国法院执行管理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拥有的不动产情况,及时掌握被执行人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外省不动产登记的信息。执行法官可要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被执行人名下房产进行查封登记。必要时,对房屋进行网络司法拍卖。

    第七 上黑名单

    【释法】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除了不能乘坐飞机、高铁外,也不能获得银行贷款,不得担任公司法人、董事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等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机制的42家单位将联合对列入失信名单的人员进行职责范围内的惩戒。

    第八 车辆扣押

    【释法】通过全国执行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信息,执行法官可向车辆管理所要求进行查封和扣押。必要时,对车辆进行网络司法拍卖。

    第九 司法拘留

    【释法】对于拒不申报财产、规避执行、妨害执行的行为,执行法官可根据具体情节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和司法拘留。此处适用的罚款、拘留不以被执行人是否履行债务为前提,是一种惩罚性措施。

    第十 拒执罪

    【释法】对于有能力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裁定的,但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可以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等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