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
洛阳市偃师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偃师区人民法院院长 刘云峰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偃师市人民法院在偃师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忠诚履行法定职责,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241件,新收案件同比增长32.08%,审(执)结13569件,同比增长29.5%,结案率95.28%,同比提升6.73个百分点,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达到485件。
一、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打击犯罪,努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着眼平安偃师建设,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569件,审结545件,结案率95.78%,判处5年以上刑罚39人。坚决打击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审结故意伤害、抢劫等案件50件;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审结强奸、猥亵儿童案件12件;加大电信诈骗案件打击力度,审结诈骗案件29件92人,以诈骗罪判处董某等7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2年至1年(缓刑1年6个月)不等;全力维护司法权威,以扰乱法庭秩序罪判处被告人高某峰拘役五个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保障法官依法履职,惩处扰乱法庭秩序典型案例;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妥善审理职务犯罪案件9件,以受贿罪判处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杨红岩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2全力保障民生权益
共受理民商事案件6419件,审结 6344件,结案率98.83%。坚持“调判结合、能调尽调”的原则,其中调撤率达到41.08%,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关切,妥善处理涉农民工、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热点案件866件,引导公民增强规则意识。妥处疫后纠纷新难题,审结合同类纠纷2659件,依法准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减少疫情对社会稳定的冲击。综合运用离婚冷静期等制度,审结离婚、继承、赡养等家事案件531件,促进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扶危济困功能,全年缓减免诉讼费、发放司法救助金共计349.5万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暖与人文情怀。
3高效兑现胜诉权益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努力破解执行难题。全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6175件,执结5602件,同比增长35.18%和38.05%,执结率90.72%,同比提升2.12个百分点,实际执行到位金额5.2亿元。健全执行联动机制,紧紧依靠市委领导,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与32家机关、单位建立了联动执行机制,实现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制度化、机制化和常态化。优化执行团队设置,采取新旧分离、分段集约、扁平化管理等改革措施,切实提高执行管理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提质增效百日会战”、“夏日风暴”“赢战金秋”等专项活动,确保执行工作“3+1”核心指标及其他综合考核指标在全省全市法院年度考核中赶超进位。加大失信人员曝光、惩戒力度,全年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522人次,限制高消费4517人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执行强制力度有所减弱,9月份开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适用力度,全年司法拘留48人。结合“四官服务”,到各街道、村镇张贴曝光“老赖”283人,引起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受到债权人一致好评。深入运用网络司法拍卖系统,加快涉案资产处置,网络司法拍卖案件数136件,成交拍品201件,成交额 2824.29万元,提高了权利人债权兑现率。
4积极助推法治建设
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的原则,切实发挥行政审查的职能作用,认真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全年受理非诉行政审查案件84件,办结84件。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六一进校园”、“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军营”、“宪法宣传周”等“六进”普法活动,公开裁判文书11618份,庭审直播695场,通过司法裁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围绕中心工作,倾力服务发展大局
紧紧围绕洛阳发展新定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洛阳市委、偃师市委工作安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1决战决胜扫黑除恶收官战
三年来,偃师市人民法院坚持把政治站位体现在从严从快打击黑恶犯罪中,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掀起强大攻势,审结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22件112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扫清了杨坡、蔡猛虎、滑建争等一批群众深恶痛绝的黑恶势力,有力净化社会环境。2020年9月,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判处杨坡等28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5年至6个月不等,案件判决书长达301页,总字数十八万三千余字,被洛阳中院评为精品判决。扎实开展“六清行动”,紧盯黑财清底,涉黑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307.77万元,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推进“打伞破网”,深化“一案三查”,排查移交涉黑涉恶及腐败问题线索16条,发出司法建议8份,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2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树牢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司法理念,扎实开展“6+1”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以司法行动彰显“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紧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严格落实“绿标签”制度,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类案件质效,全年受理涉营商环境案件1151件,审结1138件,平均审理期限63天。大力开展涉营商环境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将企业“纸上权益”尽快转化为“真金白银”。灵活运用破产制度,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清算案件6件,处置化解债权6000余万元。积极对接市场主体司法需求,走访企业、律所100多家,召开座谈会60余场,认真倾听呼声,及时解忧纾困,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3服务保障“六稳”“六保”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维护稳定和服务发展,积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开展“涉诉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法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活封活扣实现司法惠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慎办理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1415件,切实治理“套路贷”和虚假诉讼,有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4服务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审结滥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5件,追究刑事责任9人,让破坏环境者受到严厉惩罚。积极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改革,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依法审理了马某滥伐林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马某在府店镇佛光村抗日烈士陵园异地补种树木140株。加强涉文物保护司法案件审理,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被告人周某峰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着力保护黄河历史文化遗产。
三、践行司法为民,满足多元司法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便民利民举措,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优化诉讼服务体系
以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站式、全方位、集约化诉讼服务体系。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6%。强化系统集成,整合立案、保全、诉前鉴定等职能,实现诉讼事务“一站通办”。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加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力度,一方面提升“互联网+”诉讼服务水平,拓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庭审等电子诉讼系统各项功能,引导当事人通过线上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用好网上办公办案平台、学习强国视频会议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全年网上立案 4231件,网上立案率45.55%,电子送达20534次。依托“河南移动微法院”、“三远一网”远程庭审系统等平台“云间”开庭281场,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指尖诉讼”的便利。山东某公司诉偃师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申请跨域立案,我院在10分钟内响应并受理案件,该案被洛阳中院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发布。
2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
扎实做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020年我院有5个派出法庭恢复运行,开展诉前调解、巡回审判等诉讼服务,方便群众就近解决纠纷,成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前哨站”,顾县法庭被洛阳市委政法委命名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健全诉调对接机制,依托优秀人民调解员团队,创建“刘海波调解工作室”,自主创新“以画释法”调解方式,将部分纠纷化于诉前。诉调中心全年共受理诉前委托调解纠纷1612件,调解成功1363件,调解成功率达84.4%。扎实开展“四官服务基层”活动,落实“三上门、三必访”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矛盾多元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秦某等与220户村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入选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调解10大典型案例。
3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紧跟“互联网+”新形势,扩大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抖音等影响力,把司法宣传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全年通过微信公众号共发文403条,微博共发文678条,抖音发送原创57条。“拘留后仍不履行!法院依法强制搜查出现金1.79万元!”一文被《洛阳晚报》、省高院、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同期抖音视频浏览量逾60万;通过抖音平台发布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22期2000余人,让“老赖”无处遁形。发布执行活动视频17期、司法拍卖2期,受到广大网友围观点赞。
四、深化司法改革,大力提升司法能力
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牢牢把握全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重大机遇,优化办案机制,提升案件质效。2020年诉讼案件结案率达到98.77%,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在全省165家基层法院排名第9位,为历史最好成绩。
1深化繁简分流提效率
坚持以提升效率为导向,以优化程序为重点,在不减损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司法效能、全面实现提质增效。加强和规范司法确认,扩大适用范围,裁定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案件153件。完善简易速裁程序规则,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分别达到86.04%、32.04%,平均办案用时仅46天、28天,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73.6天,较上年度缩短了100天,努力以最快速度定分止争,坚决避免案件久拖不决。广泛适用简式裁判文书,作出要素式、令状式、表格式文书1021份,让当事人“一目了然”。积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独任制适用率达到83.95%,郑彦晓速裁团队全年结案1063件,平均审理天数44.92天,纠纷解决更加公正高效。
2严格监督管理守公正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突出员额法官办案主体地位,细化院庭长监督权责,坚决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完善审判组织、承办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权责清单,明确行为规范界限,做到用权有序、履责有据。落实院庭长办案制度,全年院庭长结案4248件,占结案总数的31.31%。加强“四类案件”监督,依托审判流程系统动态跟踪办案情况,做到监管留痕,严防不当干预。健全案件评查问责机制,坚持常规评查、专项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推动法官严格规范行使权力,服判息诉率达到87.18%。
3强化质效调度促公信
牢固树立均衡结案理念,全面落实周通报、月讲评、季分析制度,常态分析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充分激发高质量办案内生动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流程审限监管,延长扣除审限一律由院长审批。坚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超审限情形,集中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治理,紧盯案件台账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全部清零,审判工作实现良性循环、轻装上阵。强化以案释法、判后答疑,用群众信服的语言诠释法理,着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五、夯实基础根基,强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打造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
1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提升司法站位。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坚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两个坚持”专题教育,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以忠诚坦率态度自觉接受市委巡察,做到边巡边改、即知即改。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激发忠诚履职、担当奉献的奋斗热情。
2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升司法能力。
开展“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持续举办办案能手、工作标兵等评选,营造实干氛围。强化教育培训,以线上线下方式组织“两个坚持”专题教育、民法典等各类培训40余期,培训1200余人次,先后组织法官大讲堂13期,队伍整体司法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开展拓展训练,队伍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职务职级并行制度,配合省以下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加强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职业保障,激励干警担当作为。
3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根本,提升司法形象。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营造遵规守纪良好氛围。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紧盯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关键节点开展审务督察,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及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先后对干警进行提醒谈话、诫勉谈话、通报批评32人次,“零容忍”查处违纪行为,给予1名干警党纪处分,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六、自觉接受监督,持续改进提升法院工作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方面监督,全力配合人大对市法院平安建设工作开展评议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决议和审议意见。严格建议、提案和关注案件办理程序,办结代表建议2件。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上门走访、邀请代表、委员参与研讨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180余人次。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积极推动法治共同体建设,加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司法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年,法院人战疫情、促发展、解纠纷、排隐患,这一年,法院人扫黑恶、保稳定、守公正、助和谐,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汗水谱写忠诚担当。面对巨大的案件压力,全院干警曾连续一个月无休,两个月每天加班2小时,执行干警连续三个月无休,持续奋战在执行一线。一年来,先后有17个集体或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干警奋力拼搏、担当作为的结果,更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各位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对照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司法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审判质量和效率还存在短板,执行攻坚成效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案件数量持续走高,人案矛盾依旧突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少数干警服务意识薄弱,作风不实问题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洛阳都市圈、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区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奋力推动法院工作更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副中心、做强偃师东组团奋斗目标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是聚焦党的领导,更高站位强化政治属性。
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法院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重要抓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扛稳抓牢巡察整改政治责任,以扎扎实实的审判执行业绩诠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二是聚焦发展大局,更高效率保障中心工作。
深刻理解把握2035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重大举措,主动对接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司法需求,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做好重大战略实施司法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打好三大攻坚战,筑牢黄河流域司法屏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
三是聚焦群众需求,更高标准践行司法为民。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巩固和拓展专项斗争成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偃师。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完善司法为民机制,提升“互联网+诉讼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执行攻坚。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四是聚焦改革创新,更高质量推进司法公正。
全面落实落细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推动完善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格局,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把司法治理效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深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试点,系统集成建设智慧法院,持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五是聚焦能力提升,更高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不断提升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持续强化三种精神,克服三种心态,在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上下更大功夫,锤炼过硬司法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四风”,不断增强干警宗旨意识。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着力点,坚决整治顽瘴痼疾,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面对新定位新使命,偃师区人民法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各项决议,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更好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偃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