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仲春时节,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企业相继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加速键”,偃师市人民法院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帮助有困难的企业恢复生产、解决问题、共度难关。但是偃师法院也绝不纵容企业恶意欠薪、规避执行、扰乱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现象发生。4月3日上午,偃师法院依法对一家长期关闭、负责人拒不露面的企业采取强制措施,扣押已查封的机器设备,为案件执行工作赢得突破。
据悉,偃师某厂自2016年12月份开始与王某发出业务往来,而后经结算,该厂共欠王某货款306491元,并出具了欠条。之后该厂分三次共给付货款3万元,余款一直未付,王某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偃师某厂给付王某货款276491元及逾期利息。诉讼期间,王某申请保全了该厂的部分机器设备。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偃师某厂的土地及厂房均是租赁他人的,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由于该厂负责人长期无法联系,执行法官决定对保全的相关机器设备予以强制扣押。
为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营造让全社会了解执行、理解执行、参与执行、配合执行、有效监督执行的良好氛围。此次执行扣押活动,偃师法院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支持,邀请代表委员一同监督见证执行行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执行工作现状,让执行在阳光下运行。
此次执行行动耗时近6个小时,执行现场部署周密、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执行干警对厂房内机器设备逐一进行清点,并运往指定地点交由王某保管,待评估后进行拍卖。整个执行过程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执行过程透明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或者遇到借钱不还的情况,那么,在别人借钱不还时,我们是否能扣押他的财产呢?
关于扣押财产,法律上又有哪些规定?
欠钱不还,能否扣押对方财产?
问题解答
首先个人是没有权利的,自己的权利需要通过公共权利来保护,不能自行扣押对方财产,否则自己就违法犯罪了,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财产保全”,对于法律知识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这个专有名词可能也是第一次听说,那么“财产保全”具体指什么?有什么适用条件呢?
财产保全
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
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法院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利会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法律赋予利害关系人在起诉前有权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概念
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财产保全之后、作出判决之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民事案件从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决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又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债务人隐匿、转移或者挥霍争议中的财产或者以后用于执行的财产而得不到制止,不仅会激化当事人双方的矛盾,而且可能会使生效的判决不能得到执行。有些争执标的物,如水果、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必须及时处理,保存价款,以减少当事人的损失。